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以下是关于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一些主要信息:
实施时间: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
调整目标:
用 15 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 60 周岁延迟到 63 周岁。
将原法定退休年龄为 55 周岁的女职工延迟至 58 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 50 周岁的女职工延迟至 55 周岁。
实施节奏:
男职工按每 4 个月延迟 1 个月的节奏进行调整。
原法定退休年龄为 55 周岁的女职工按每 4 个月延迟 1 个月的节奏调整;原法定退休年龄为 50 周岁的女职工按每 2 个月延迟 1 个月的节奏调整。
弹性规定:
职工达到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 3 年,且退休年龄不低于男职工 60 周岁、女职工 55 周岁或 50 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 3 年。
其他配套措施:
从 2030 年 1 月 1 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 15 年逐步提高至 20 年,每年提高 6 个月。
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1 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
国家规范完善特殊工种等提前退休政策,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
国家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 2012 年起持续下降,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同时,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和医疗负担加重。延迟退休能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